國際貨物複式運送業與物流業

 (International Multi-model Freight Forwarder & Logistic)

 涂鄂良

 國際貨物運送因應國際貿易形態的變化與需求而不斷地作內在及外在,縱向及橫向的提昇整合與蛻變,務使國際貨物運送在整體國際貿易中非但扮演極端必要的工作更且經由專業化為國際貿易業者提供簡化單一的運送方案(Transportation Solution)以滿足各別運送的需求,由於國際貨物運輸趨勢早已分為兩大主流,其一為運輸實體(Transportation Operator如航空器、貨輪、貨卡、倉儲、貨櫃、鐵路等等)的經營管理開發,其二為運送貨物(Cargo Management如原料、半成品、成品、機器、零配件等等)的運送設計安排,兩者不相悖實相輔。

 對於實質運送人(Operator)而言囿於業務的特質,利益的衝突,規模的限制無法滿足單一託運人(Shipper)的各別需求,而複式運送業者可以客觀地整合串聯協調不同的運送業者作最有效最經濟的運輸功能(Forwarding Function)對於實質託運人而言囿於業務的專精,運務的需求,過程的繁複很難依賴單—運送人的各別服務來完全程國際貨物運送的責任,而複式運送業者能提供託運人單—窗口(One Window)的整體服務(Door-to-Door Service)。 

 在大量的,長程的海、空、陸國際貨物運輸中講求的是價廉物美,及時有效而無法將貨物的先天特質或託運人的個別要求作非經濟性的安排與考量只能作一般性的分類(如一般、輕重、冷凍、危險、貴重、貨物分類)在經濟考量前提下去滿足受託貨物運送在抵達目的地後續物流發展之前置工作。

 物流(Logistic)源於軍事術語的後勤,當軍事目的為前提時其後勤的支援並不將運送成本作為一般的考量而著重於功能發揮及目的達成,如今伸延至商業的需求其貨物運送不但要求功能及目的也在乎競爭及成本,首先「物流」必須確立「物」(Cargo)的特性,如雜貨電子電腦百貨醫療鮮貨冷凍……原料成品半成品……以及貨主的特殊需求,再設計組織安排該貨物的儲存與流通(Flow),因而完全溝通透澈瞭解貨物的特性及貨主的要求才是達成物流服務的不二法門,而貨物流通首重製造過程(Manufacturing Process)及配送流程(Distribution Flow)來料加工(OEM)與設計製造(ODM)冷鮮蔬肉與電子電腦醫療藥品與百貨超商其貨物的儲存與流通必然大異其趣迴然不同,派專人駐廠協調雙方工作及培養雙方默契都是必要的。

 台灣是島嶼經濟與歐洲及北美經濟共同體在物流的要求及過程上是截然不同的,島國物流比照日本純然以國內貨物的流通為本,與國際貨物複式運送接軌之後才能達到國內外國際貨物流通一體的目的,以別於歐美洲際內的整體國際物流運作與概念,即使歐美的洲際物流嚴格區分亦非國際物流,就經濟實務而言是沒有所謂「國際物流業」的存在,因而當今國內物流業被視為一般商業行為而非國際商業行業之一環亦無「通關」的需求與功能,僅設立「物流協會」而沒有「物流公會」也就不足為怪了,唯獨國內物流業與國際貨物複式運送業如何相互聯結掛鉤才能增加並提昇我國國際貿易整體的競爭力則有賴政府相關部門的共識與配合。

 亞馬遜(Amazon)提供Business To Consumer的虛擬商業行為啟始著實吸引了無數人對電子商務的(E-commerce)憧憬因而概念股一飛沖天,亞馬遜為求好心切轉入實質的買賣以為能快速達到雙層虛實的效果,卻忽略了物流的功能而不幸落入不虛不實的困境,大量存貨與退貨的 積壓造成鉅額虧損不得不於今年年初改弦易轍放棄實質買賣而在虛擬線上(On Line)設置虛擬百貨公司,逕由買賣商設立專櫃銷售產品,亞馬遜在每筆交易中抽取服務費才抑止住大量流失的利益,而不論Business To Business或Business To Consumer國際貨物複式運送與國內物流均是必不可缺的。

 今後國際商業組合將不會超越四個流(Flow)的組合即資訊流(Information Flow),財務流(Flnance Flow),產銷流(Marker Flow)以及貨物流(Cargo Flow)而貨物流即是汎物流(Total Logistic)之總稱,也就是合共國際貨物複式運送與國內物流之功能,四個流(Flow)中前三流可以分域參與唯獨貨物流(Cargo Flow)是必須由頭至尾(From Origin to the End-user)全域參與故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物流業亦是貨物管理與運輸業之一或有倉儲貨卡電腦軟體之設備,若能作為國際貨物複式運送的一環互為表◆實有紅花綠葉相得益彰之效,更可納入既有的行政管理輔導體系使與國際貨物運輸兩大主流的趨勢不謀而合。

 台灣經濟發展脫離不了國際進出口貿易,近年國內自然人文成本日益增高,產業外移勢所必然,尤其移往中國大陸,資訊流、財務流、產銷流均可掌握唯獨貨物流陷入了三通的泥淖難以自拔,再不加強國際貨物複式運送在國際貨物運輸的第二個主流則不僅僅很快會失去第一個主流的優勢並且嚴重地傷害台灣經濟發展的根基,國際貨物複式運送業目前仍被國內誤稱為貨物承攬運送業,不唯誤導限制產業發展的正確方向更而消弭產業在特殊環境中的競爭特性殊為不值,區域性的物流與國際性的複式運送若能在既有的架構下作妥善的結合或許尚可彌補面對國際貿易競爭島嶼經濟的劣勢。

 發展台灣為全球物流運籌中心是繼亞太營運中心及境外轉運中心壯志未酬後的又一創舉,為迎合電子商務的BTOB及BTOC流行趨勢並虛擬台灣為全球的任何中心都值得鼓勵與嘗試,唯獨國際貨物運送與物流必須建構於實務及實用之上,除了經驗概念更有法權認證豈是網路即可搞定,寄盼政府相關部會落實對國際貨物複式運送與物流的認知與重視,俾迎頭趕上歐美先進對國際貨物儲運管理的真知灼見。